吉林省长白山地区1∶50 000和龙县幅、朝阳村幅、青山里幅、高岭村幅、白金公社幅、三合村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

  • 收稿日期:2025-04-24
  • 接收日期:2019-01-24

吉林省长白山地区1∶50 000和龙县幅、朝阳村幅、青山里幅、高岭村幅、白金公社幅、三合村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

摘 要: 由吉林省地质调查院提交的《吉林1∶50 000和龙县等6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》为国家基础矿产调查项目,工作年限为2012年~2014年,项目所属是对辽东-吉南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,目的是开展1∶50 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,加强含矿地层、岩石、构造的调查,突出岩性、构造填图和特殊地质体及非正式填图单位的表达,系统查明区域地层、岩石、构造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。本次工作完成 1∶50 000地质矿产调查1869 km2,1∶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120 km2,遥感地质解译1869 km2。测制了1∶5000实测地质剖面129.6 km;1∶2000实测地质剖面30.6 km;1∶1000实测地质剖面15.7 km。本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和龙市、龙井市一带,界于兴凯板块、华北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,属于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汇部位。依据岩石组合、接触关系、古生物化石、结合同位素测年资料及区域地层对比,重新厘定划分出16个岩石地层组段,4个成因类型填图单位。建立了测区地层层序。对区内分布的花岗岩复式岩体进行解体,厘定了测区17个侵入岩填图单位,划分了岩浆侵入期次、初步建立了侵入岩形成时序,获得了一批较为系统的U-Pb锆石同位素测年数据。在测区新发现中、晚三叠世花岗岩及早白垩世含晶洞文象钾长花岗岩侵入体。通过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,对岩浆就位机制和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。将区内构造演化划分为三个构造时期,四个构造旋回,并对各构造期内的构造形迹、构造样式、构造序次、相互关系等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与研究,建立了测区主要构造格架,提高了测区地质构造研究程度。确定古洞河大断裂的存在,发现三条北西向韧性剪切带存在。在新东村岩组中发现了四期变形构造,有紧密褶皱、迭加褶皱、鞘褶皱、“N”型褶皱、“S”型褶皱等,对和龙地块增生带的研究,提供了重要素材。对地质路线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矿化线索、1∶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、具有找矿意义的遥感异常进行评价,对青山里北沟等11个矿产检查区进行了重点检查。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:1∶10 000地质填图(草测)20 km2;土壤剖面测量120 km;磁法剖面测量82 km;激电中梯剖面测量24 km;槽探6810.0 m3。新发现金矿(化)点1处、银铅矿(化)点1处、铅矿(化)点1处、铁矿(化)点1处,铁矿化线索1处、辉钼矿重砂点2处、黄铜矿重砂点1处。初步总结了测区铁、金、钼、钴镍、银铅等主矿种的成矿控制条件和时空演化规律,采用成矿预测理论提取出预测要素并建立起相关预测模型。在前人划分出3个Ⅴ级找矿远景区的基础之上,填加了一个V37长兴林场—福洞镇岩浆熔离型铜钴镍找矿远景区,并进一步划分出六个Ⅵ级找矿远景区,圈定出1个A级找矿靶区,2个B级找矿靶区,3个C级找矿靶区。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了方向。对和龙地块与朝鲜茂山铁矿地区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。依据《数字地质填图系统》技术要求和《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》的相关标准,建立了野外原始数据库及成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。
引用格式:
  • 浏览次数: 171
  • 下载次数:27

热门报告更多>